與中國、馬來西亞、泰國和越南達成新的貿易協議
已發佈: 星期四, 十一月 06, 2025 | 08:00 上午 CDT
美國與中國達成新貿易協議
美國與中國於 11 月 1 日以書面形式宣佈的臨時協議為進口商提供了一些寬免。
- 將美國的互惠關稅設定為 10% ,為期一年,而不是在 11 月 10 日將關稅升至 34%
- 將美國 IEEPA 芬太尼關稅從 20% 降至 10%
- 避免了威脅將於 2025 年 11 月 1 日生效的額外 100% 美國關稅的威脅
- 暫停自 10 月 14 日起對中國船舶徵收的美國港口費,以及中國宣布對懸掛美國國旗和部分由美國擁有的船舶徵收的報復性港口費
- 暫停中國宣布的稀土元素出口管制,稀土元素對電子、磁鐵和廣泛應用於製造業的電池至關重要。
- 將某些原定於 2025 年 11 月 29 日到期的 301 條款關稅排除項目延長至 2026 年 11 月 10 日
這些措施預定於 11 月 10 日生效。詳情請參閱白宮資料說明書。
宣布與另外三個亞洲國家達成貿易協議
馬來西亞、泰國和越南同意取消大部分美國商品的關稅。從馬來西亞和泰國進口到美國的商品將面臨 19% 的關稅,而從越南進口到美國的商品將面臨 20% 的關稅。每種情況都有例外。
加拿大商品的關稅可能提高
10 月 25 日,美國政府表示將對來自加拿大的商品加徵 10% 的關稅。目前還不清楚這項措施是否會生效,也不清楚哪些商品會受到影響。根據《美國-墨西哥-加拿大協定》(USMCA),加拿大出口到美國的大多數產品都免徵關稅。自 2025 年 8 月起,USMCA 未涵蓋的貨品須繳納 35% 的關稅。
美國最高法院審理挑戰互惠關稅的案件
11 月 5 日,美國最高法院聽取了此案的口頭辯論,挑戰總統宣布國家緊急狀態以徵收關稅的權力。關鍵問題在於關稅權屬於國會,還是《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International Emergency Economic Powers Act, IEPPA) 允許總統設定關稅率。多個下級法院已作出不利於總統的裁決。
雖然法院要到明年七月任期結束時才會做出裁決,但預計會在十二月初到十二月中做出裁決。如果法院判決總統勝訴,互惠關稅以及與美國政府減少芬太尼流通的努力相關的關稅將維持不變。如果法院裁定總統越權,就會對已支付關稅的潛在退款程序提出疑問。
不保證有健全或迅速的退款程序。裁決可指定追溯性退款,或僅防止關稅適用於未來的貨運。如果裁決確實涉及退款問題,退款可能會以兩種方式之一發生:一是美國海關自動處理退稅,二是海關經紀人可能需要進行額外的工作以確保退稅。
如果 IEPPA 項下的關稅授權被否決,我們也預期政府會繼續與個別國家談判貿易交易,並根據 232 條和 301 條的授權尋求廣泛的關稅。這些都是久經考驗的工具,曾經歷過法庭的挑戰,允許對來自特定國家的商品和特定商品徵收關稅,不論其原產地為何。
報關和貿易合規將繼續成為供應鏈競爭力的關鍵工具。
就進口汽車零件的稅務抵銷發出指引
美國海關和邊境保護局發布了有關商務部授予進口商的進口調整抵消的指南。進口調整抵銷金額僅可用於抵銷第 232 條的汽車零件 25% 關稅,且以給予進口商的金額為上限。
在海關入境清關時,還應提供商務部的抵銷許可證號碼。進口商可提交工作後摘要更正,以要求進口調整抵銷,並要求退還先前進口時已支付的任何第 232 條汽車零件關稅。
CBP 拒絕的 UFLPA 執法貨物數量最高
今年 1 月至 9 月期間,有超過 5,800 批貨物 因美國執行《維吾爾強迫勞動防止法》(UFLPA)而 被拒入境 ,與 2023 和 2024 財政年度同期相比創下新高。大部分被拒的貨物來自汽車和航太產業,總數達 5,725 批。請閱讀我們的《強迫勞工合規指南》,瞭解您的責任,並防止可能在邊境發生的貨運延誤。
請造訪我們的 貿易及關稅透視 頁面,瞭解我們的海關和貿易政策專家所提供的最新消息、見解、觀點和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