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供應商困境增加,中國稀土供應持續
已發佈: 星期四, 十一月 06, 2025 | 08:00 上午 CDT
美國汽車製造商擴大國內製造
為了配合美國政府推動國內製造業的目標,汽車公司正宣布投資新的國內工廠和生產線。Stellantis 表示將擴大在美國的製造規模 50% ,增加工作機會、重開工廠,並將部分機型返回國內組裝。在未來四年內,該公司計劃在伊利諾州、俄亥俄州、密西根州和印第安納州投資 130 億美元。
通用汽車宣佈在紐約、密西根、堪薩斯和田納西州的工廠投資 40 億美元,以提高瓦斯車和電動車的產量。這些舉動突顯出靈活的物流策略與合作夥伴關係的必要性,以因應關稅變動,並視需要重新配置全球供應鏈。
與關稅相關的困境對某些供應商的打擊較大
財務分析公司 RapidRatings 的研究發現,約有 20% 的汽車供應商在今年稍早開始調漲關稅之前就已陷入財務困境。在徵收關稅後,平均困境率上升至 23% ,但某些供應商行業受到的影響較大。
初級金屬製造商的困境率達到 35% 。塑膠和橡膠產品製造商的困境率上升至 39% 。其中許多供應商都是汽車生產的主要廠商。它們之間的破產會導致廣泛的生產影響。
C.H. Robinson 提供美國海關分析、ACE 進口情報和採購分析工具,以協助製造商瞭解和減輕關稅影響,並為尋求降低供應鏈支出的汽車公司提供支援。
稀土供應鏈震盪暫時得以避免
在亞太經合組織峰會的貿易談判後,稀土出口限制至少暫時得以避免,令人審慎樂觀。中國已宣佈對稀土元素實施全面管制,要求任何含有超過 0.1% 中國原料或使用中國提煉或磁鐵製造技術的產品,即使是在國外生產,也必須獲得許可證。
由於中國負責全球超過 90% 的稀土加工,此舉引起了先進製造業的警覺。美國財政部長 Scott Bessent 稱之為「中國將火箭筒指向整個自由世界的供應鏈和工業基礎」。
已經面臨供應挑戰的汽車產業,在轉向、煞車及其他系統所使用的馬達上,非常依賴稀土磁鐵。中國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利用關稅漏洞,銷售量增加 17,000% ,使歐洲面臨更大的壓力。雖然細節仍在醞釀中,但已宣布暫停一年的出口限制提案,為美國及其盟友提供了喘息空間,使供應鏈更多元化,並降低長期的依賴性。
電動車充電基礎設施成長放緩
儘管第三季新增了 4,000 個電動車快速充電站,但美國今年的電動車快速充電站擴張速度已經放緩:
- 與 2024 年相比,截至第二季,新的快速充電埠安裝量減少了 12% 。
- 較大的充電站很受歡迎。擁有八個或以上攤位的車站佔所有車站的 27% ,高於第二季的 23% 。
有關 EV 充電趨勢的進一步深入瞭解包括
- 第三季所有新電站中,有近 45% 是由 Tesla 部署的。
- 雖然各州在第三季都增加了至少一個新的快速充電站,但大多數都安裝在加州、德州、紐約州、佛羅里達州和伊利諾州。
- 在夏季旅行季節,有 45 個州的快速充電器使用量增加。
電動車充電基礎設施補助恢復
美國政府已重新開始為電動車充電基礎設施提供資金。該公司曾暫停這些資金,但在一場官司中敗訴後被要求繼續實施該計劃。
National Electric Vehicle Infrastructure (NEVI) 計畫成立於 2021 年,目標是在全國高速公路上建立約 500,000 個公共充電器。原先預算的 50 億美元餘額現在可以分配。它將專注於加油站和卡車停靠站 - 擁有其所在土地的企業 - 以加速專案交付。
由於每次安裝和每個地點都不同,電動車充電公司需要具備專案管理資格的物流供應商。C.H. Robinson 的諮詢團隊在管理這些小規模、以地點為基礎的專案方面擁有豐富的經驗。
關稅更新
- 互惠關稅: 11 月 5 日,美國最高法院聽取了此案的口頭辯論,此案將決定總統是否有權透過宣布國家緊急狀態來徵收關稅。根據《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案》(International Emergency Economic Powers Act,簡稱 IEEPA),對來自大多數國家的進口品徵收互惠關稅,對來自中國、墨西哥和加拿大的商品也徵收關稅,目的是減少芬太尼的流動。如果最高法院裁定總統無此權力,則不確定是否會隨之退款。預計將於 12 月初至 12 月中作出裁決。
- 中國:美國與中國於 11 月 1 日以書面形式宣佈的臨時協議為汽車進口商提供了一些紓緩。其中包括將與藥物相關的關稅從 20% 降至 10% ,並將互惠關稅設定為 10% ,為期一整年,而非 11 月 10 日的 34% ,並避免了額外 100% 關稅的威脅。這些措施預定於 11 月 10 日生效。詳情請參閱白宮資料說明書。
- 加拿大:10 月 25 日,美國政府表示將對來自加拿大的商品加徵 10% 的關稅。目前還不清楚這項措施何時生效,以及哪些商品會受到影響。根據《美國-墨西哥-加拿大協定》(USMCA),加拿大對美國的大部分出口產品都免徵關稅。自 2025 年 8 月起,USMCA 未涵蓋的貨品須繳納 35% 的關稅。
- 卡車: 中型和重型卡車及卡車零件(包括引擎、變速箱、輪胎和底盤)的 25% 關稅於11 月 1 日生效。這項關稅也會影響拖車。
- 南韓:經過幾個月的談判,美國同意將南韓的汽車關稅從 25% 降到 15% ,與日本的汽車關稅一致。詳情請參閱白宮資料說明書。
- 新的亞洲交易:美國與馬來西亞、泰國和越南達成關稅協議。每個國家都同意取消對美國商品的關稅,但有一些例外。從馬來西亞和泰國進口到美國的商品將面臨 19% 的關稅,而從越南進口到美國的商品將面臨 20% 的關稅。每種情況都有例外。